我国在近十几年的高校扩张中招生规模明显增大,并且生源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若是沿用原来的传统教学方法和以及课程设置,很明显无法满足目前需求,临床医学专业课的改革任务十分紧迫。通过分析相关调查结果,并基于此分析我国的临床专业现状,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革策略。
1.临床医学课程设置调查结果
(1)师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从此次调查结果可知,师生对当前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有不满意的因素。仅有16%的学生对目前课程的设置满意,46%的学生很满意目前的课程设置,38%的学生觉得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分析教师的满意度可知,课程设置主要采取的是生物学模式,和学生的看法基本相同,教师中有40%的人同样认为不合理。依据人体结构、药物作用原理等顺序来开展教学,忽略了人的整体性和性,不考虑疾病内的生理和社会因素,造成临床医生只顾着从医学角度上了解病人的治疗进展,单纯地考虑病人的具体症状、机体体征、诊断和药物等因素,忽略了引发疾病的社会因素。此外教师对当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是很满意,过去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授课也是以课堂授课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接受和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教师普遍会使用灌输、模拟、说教等教学方式,很少会使用提问题、交互式以及引导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2)臨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合理性分析。就数据上看,63%的教师认为目前的课程衔接是很合理的,都认为要学好基础课程后再接触临床课程。将近40%的师生都认为课程衔接不够合理。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思想主要以学科作为中心,课程设置上的内容安排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独立性、严谨性,忽视了有关课程间的,导致知识衔接不顺畅,内容有很多交叉重复,极大地浪费了课时,加之学时减少和知识增长迅速之间的矛盾,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学科、新进展和新方法不太了解,因此,整合教学内容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2.建议和对策
(1)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均衡配置卫生资源,这正是实行改革的重点。地区高校还要服务于其所属区域的建设和社会,并且还要为医学领域提供人力资源。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创新课程体系,尤其是传统单一化的医学生物学课程系统。尤其在综合课程开发上,应整合资源、完善基础医学结构体系,实现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更为丰富多元,进而为实现总体医学目标服务。
(2)将能力培养作为主线。在追求创新、重视、扎实基础的指导思想下实施医学教学改革,建立对学生创新力和实践能力充分有利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基”,并且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人文教育。以专业为主,并且还要丰富人文科学课程内容,如行为学、心、社会学、等,形成系统、完整的社会课程体系,使得未来的临床医生能够运用人文科学知识医治和关心病人,最终获得患者的信任。可见,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专业教育和人文科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得两类课程之间能够相互依存和补充。
(4)强化教学手段改革。学校必须提高对临床医学教育的资金投入,建设相应的教学改革配套设置,例如,建设适合临床医学教学的多媒体教室,使得教师能借助CAI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信息;建设图书馆和校园网,更方便师生查阅医学教育资料,并采用立项的方式助推学校教育课程改革。
综上所述,当前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还有很多的不足,很大一部分师生对课程设置并不满意,对此针对目前的临床医学课程建设实行积极的改革,才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